在祁连山下,记者看到……
“看到沙漠变绿洲,真的很高兴”

修好的公路两旁种上了耐旱植物。任靖摄
“戈壁滩,古道边,荒漠连天;土也黄,天也黄,沙尘常现。”地处祁连山北麓、腾格里沙漠南缘、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曾饱受风沙的侵蚀,有些地方甚至寸草不生。
在跟随“祁连山下是我家”媒体采访行前往古浪县北部沙区采访的过程中,记者听到一个好消息——古浪县239万亩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,率先打赢河西走廊—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的歼灭战。古浪县是如何做到的?
从一块绿石头到一片绿森林,
我国最深人造天坑焕发新生机

露天老矿坑遗址。任靖摄
矿山需要修复。2010年开始,金川集团依托露天老坑,本着“矿业遗迹保护 矿山生态修复”原则,投资2.84亿元对矿山废渣堆进行综合治理和复垦绿化,甘肃省金昌市政府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支持矿山公园征地、修路等建设工作,地企携手建设金川国家矿山公园,有效增加造林面积达200万平方米,种植苗木200多万株。
“我们在修复过程中保留了露天矿坑,既能让参观的游客感受到老一辈们凿山开矿的不易,也能通过矿坑与绿树的对比展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。” 金川集团工作人员聂钰告诉记者。
如今,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已成为金昌的标志性景点之一,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打卡。
“智能”串番茄的一天

在智能温室中成长的串番茄。任靖摄
早上7点,天气信息被传输给串番茄的电脑“管家”,智能玻璃温室依据“管家”规划按时给番茄们滴水、施肥、输送二氧化碳,并根据光照和温度适时打开顶部的窗户,让它们享受足够的“日光浴”。温室内的工作人员则根据串番茄的生长情况,为它们修剪枝条,保证每串番茄的数量稳定在12—16粒,大小一致——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一家串番茄种植园里上演。
这个种植园位于民乐工业园区内,园内建有43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,搭载了桁架文洛型散射结构、精准水肥循环系统、智能升降温管理系统、基质吊架立体栽培系统、生物防治系统、物联网中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为一体的建造工艺和环控系统,能够实现番茄的智慧种植。